【热点背景】
按照惯例,北京的供暖季将在本月15日结束。连日来,不少市民通过社交媒体、领导留言板等平台表达了延长供暖期的心愿。令人高兴的是,10日的新闻发布会传来消息: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,本市城镇居民集中供热结束时间顺延至3月22日24时。有关部门将密切关注天气及疫情的动态情况,提前会商研判,如需进一步延长,将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发布。消息一出,一片叫好。
【参考思路】
老话讲,“春捂秋冻、不生杂病”,就是劝告人们别在春季疏忽大意。如今,虽然天气晴好,但气温飘忽不定,预计13日最低气温还将跌至零摄氏度以下,着实让人舍不得跟暖气说再见。要是放在往年,大家忍忍也就过去了,但今年受疫情影响,目前大中小学生、学龄前儿童和许多市民主要时间居家,尤其是老弱病幼孕等群体需要重点保护。万一因着凉而生病,一来降低了免疫力,二来可能要被迫跑医院,无形中增加了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。
延长供暖期,并明确表态“看天供暖”,延长一周不够就再延长。这样的决断力和人情味,着实值得点赞。相较于此,更值得肯定的是相关部门对民意的回应速度和重视程度。其实,每年这个时候,城管委与市气象局等部门都要围绕延不延长供暖期多次研判。今年,除了相关部门主动替老百姓着想,还积极“接诉即办”。不论是网络上的呼声,还是热线里的建议,相关部门都在认真聆听,并高效地予以回应。这种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的姿态,体现了服务意识,彰显了民本情怀。
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,群众诉求多样,桩桩件件都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生活,像供暖时间需要动态调整这样的事情很多。只有不断拓宽社情民意反馈渠道,特别是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,充分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信息手段和新媒体平台,有效回应群众关切,我们才能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,持续优化这座大国首都的精细化治理水平。
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”但凡直击痛点、回应关切的政策举措,老百姓从不吝啬夸赞。群众诉求在哪里,回应就在哪里,就能走好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每一步。